好消息 :
好消息 :
編輯:基層醫師公社 劉小琳
“據不完全統計,近三年來,基層招聘中有約180人從三級醫院主動報考基層醫療機構,放棄專科,從事全科工作。”福建省廈門市衛健委基層衛生健康處王德猛處長說到。
三級醫院專科醫生主動報考基層從事全科服務,這背后的原因何在?在12月26日,廈門家庭醫生簽約推進情況的新聞發布會上得到了些許答案。
據悉,2013年廈門市基層醫療機構門診量是350萬人次,到2018年增加至1197萬人次;2019年普通門診量基層醫療機構占比56%,慢性病門診量基層占比81%。
可以看出,近年來廈門的基層醫療發展的不錯,那么當地是如何提高基層醫療衛生人員工作積極性的呢?
1. 落實“兩個允許”政策,
全科收入為專科0.8倍
2018年國務院下發《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的意見》,而廈門市 2016年就已出臺《關于進一步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考核激勵機制的通知》 。
明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完成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醫療服務任務并通過考核后,其收入結余部分可用于在職人員激勵,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形成有效激勵。據了解,廈門市基層全科醫生的收入達到了專科醫生的0.6-0.8倍。
2. 實施家簽專項激勵政策,
每年可多獲3-6萬元
廈門市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費主要用于人員激勵。據悉,廈門市家簽服務費120元/年,團隊成員每年可因家簽增加激勵3-6萬元。
同時,不斷完善考核指標體系,將有序診療、重點人群管理、普通簽約居民管理、慢病患者管理質量、醫保管理、簽約服務知曉率和滿意度等納入考核體系,并請第三方定期進行簽約服務滿意度評測。
這種激勵與考核掛鉤的做法,既保證了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質量,也形成了多勞多得,優績優酬的局面,充分發揮了正向激勵作用。
3.職稱評審、晉升單列,
增強全科醫生職業榮譽感
除績效激勵外,廈門市在分級診療中還注重增強全科醫生職業榮譽感,激發從事全科醫學的熱情。
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護人員職稱評審、職級晉升在全市衛生系統中實行單列,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護理、公共衛生醫師、中醫藥、藥劑等衛技人員進行專業知識與實踐技能培訓,提高健康管理水平。
同時,大醫院通過積極開展專家人員下派、業務指導等幫扶方式,帶動基層醫務人員業務水平提升。
4.做到“簽而有約”,
明確分工和回報是關鍵
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是落實分級診療制度的關鍵舉措,而在現實當中,“簽而不約”的現象普遍存在,長此以往將導致基層居民的流失。
然而,廈門市的基層現在卻是門庭若市。筆者認為,這和明確的分工和明確的激勵措施是分不開的。
發布會上,廈門市集美區集美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陳新梅主任非常清晰地介紹了他們是如何做實做細家庭簽約服務的。
包括積極開展入戶服務、建立落實回訪制度、加大宣傳推廣力度、加強醫療信息化建設、強軟硬件建設五大方面。
只有讓家庭醫生明確自己要做什么,每一項工作能得到什么樣的回報,才能有效地調動大家工作的積極性。
綜上所述,做到“簽而有約”,就不能讓家庭醫生稀里糊涂的干活,稀里糊涂的談回報,而是應制定合理的激勵措施讓家庭醫生從“被動工作”變為“主動探索”。
投稿:請發郵箱 ruomao#hotmail.com (#換成@)
刪稿:本站內容部分為會員轉載,如需要刪除請發至編輯郵箱處理!
建議:本站是養生門戶網,分享的產品大多是食品為主,不能代替藥物。有一定的調理作用,但不保證每個人食用后有同樣的效果。分享的案例均轉自互聯網,如您有大病,建議您去看醫生!我們理念是當下就要養生!